红宝石hbs最新网站hbs123自1979年建院以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一起成长壮大,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在传承和发扬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经39年的渐进式改革开放,从救死扶伤到技术提升,从医院建设到人才培养,几代“中医人”不畏艰难、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为人民健康,为普洱市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艰苦岁月,奋力前行,医院规模不断扩大
1979年2月7日,思茅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正式更名为“思茅地区中医医院”,职工总数66人,设有门诊部、内科、口腔科、理疗室、功能室、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等业务科室,只开设一个住院病区,有病床20张,门诊部、住院部都是简陋的木板房。
至2017年12月31日,红宝石hbs最新网站hbs123占地面积40.8亩,建设有门诊楼、医技楼、药剂综合楼、住院部等业务楼,建筑面积34800㎡,编制病床达800张,全院职工745人(在编258人,合同制307人,离退休120人,后勤社会化人员60人),固定资产1.4亿元,编制病床800张,开放病床529张,职能科室18个,临床、医技科室25个,购置有CT、DR等各种诊疗设备730余台件。
涅槃重生,业务技能水平大幅提升
红宝石hbs最新网站hbs123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集体所有制单位“红武镇联合诊所”,后依次更名为“思茅县复兴镇新医站”、“思茅镇人民医院”、“思茅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直到1979年正式命名成立。
医院的业务发展在国家政策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几经兴衰,一度曾因发展方向的迷失而几乎被淘汰、拆分,却终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院职工的同心聚力、艰苦奋斗而涅磐重生,1997年经省卫生厅评定为三级乙等中医院,2012年经国家中管局评审评定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7年再次通过了国家中管局组织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等级评审。
近年来,医院以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及大型中医医院巡查标准为依据,全面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定期开展考核、分析、整改,对医疗安全隐患高发的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加强监控,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急诊急救操作技能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同时,积极争取与省外先进医院的技术支持与交流,先后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吴佩衡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二级工作站、全国名老中医孟如教授二级工作站,北京广安门医院糖尿病专科倪青教授、上海华山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董竞成教授两个专家工作站,并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结成合作科室;加入广东省中医院妇科、皮肤科医疗联盟和岭南中医急诊医疗联盟。通过以上措施与途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技能水平。
精确定位,中医特色充分彰显
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决定其对于急危重症或需手术治疗者难以与西医抗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以中医特色为主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对慢性病、久病、疑难病的治疗和养生保健、康复预防方面的优势,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建设。
首先加强了对中医内科系列科室的建设,从人才培养、设备配置、绩效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原内科的基础上,相继衍生开设了老年病科、肺病科、糖尿病科,这三个科室以收治慢性病、代谢病、老年病患者为主,各有侧重、互为增补,现老年病科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培育项目,糖尿病科为省级重点专病,肺病科为市级重点专科;同时,加强了对外系科室的建设,在原外妇科的基础上,将中医妇科、西医妇科、产科独立出来,并于2001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批准为第一批建设的重点中医专科,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原痔瘘科的基础上成立了肛肠科,一直坚持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的发展道路,肛肠科于2008年通过了省级重点专科验收,2017年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学科。至今,医院共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培育项目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市级专家工作站2个;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二级工作站2个;有全国中医药传承人1人,省级师承工作指导老师1人,云南省中医药学科带头人1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6人。
医院从建院初期就确立了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长期以来根据社会广大人群对自身身体健康关注的提升,对“治未病”、健康体检服务需求的提升,医院于2010年开设了治未病科(也称为体检中心),开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指导等服务。2016年依托医院治未病科,成立了普洱市治未病中心;201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专项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合作基地(云南)协作基地医院;2018年挂牌成为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普洱分中心。
此外,医院也注重中医药文化的建设,编写了院歌,确定了院训、宗旨,统一了全院的装修风格,用中国古典的建筑元素、中医药小知识装点花园、连廊、过道、候诊厅,突出中医医院与综合医院的不同之外,充分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固本强基,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始终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一方面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课、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理论技能水平;一方面有计划选派人员到省外先进医院进修学习,回院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建院初期的57人,发展到今天的509,医院共招录研究生43人,有本科以上学历专业人员270人,医院有高级职称96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324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86人,执业医师人数134人,中医人员比例达到64.2%;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65.8%;每个临床科室(口腔科、产科、麻醉科除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比均达60%以上。
医教协同,成为非直属附属医院
从1979年建院初期医院建盖简易用房282㎡,用于开办中医学徒班教室起,医院始终坚持“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战略,加强组织,统筹谋划,为健全医院在科研、教学方面的功能,医院按照标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教育工作管理体系。2016年开始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扩建学生住宿区,新建篮球、排球等运动场地;建设多媒体教室、技能示教室、科室示教室共16间,面积共1210㎡,图书室藏书15000册,开设“云南中医学院VPN远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账号,配备教学设备864台套。2017年12月,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卫计委审批红宝石hbs最新网站hbs123为云南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依靠科技,规范管理,推进信息化进程
医院自2000年12月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至今,投入资金一千余万,一是建成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其中包括门诊挂号收费、药房药库管理、财务管理、科教管理、病案统计、体检系统、微信/“大象就医”挂号缴费、门诊应急等系统,为医院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二是建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其中包括医生站、护士站、中医临床路径、PACS系统、LIS系统、合理用药、感染管理、心电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输血管理、静脉配置等系统,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加工生成各种信息,支持医护人员的临床活动,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三是建成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医院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RP),其中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核算、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等,对医院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为医院管理提供全面的分析及各种服务。
资源共享,成立医疗集团抱团取暖
根据医改政策要求,经普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2017年9月19日,我院牵头与各县中医医院、思茅区辖区卫生院、部分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等13家单位签订《普洱市中医医疗集团协议》,组建“普洱市中医医疗集团”。集团成立后,医院根据市卫计委要求,对各县中医医院进行业务检查指导,并接受集团成员的跟班学习。至今,共接收墨江县中医医院25名、景谷县中医医院22名各类医务人员到医院跟班学习。同时在集团内部开展6项云南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及1-2项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普洱市中医医疗集团基础上,成立“普洱市中医医疗联合体”,对医联体内5家县级中医医院及思茅区辖区内卫生院进行中医诊疗技术帮扶,并与3家县级中医医院的重点专科签订专科联盟协议,成立“普洱市中医专科联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专科建设指导,通过共享医疗资源,有效提高了我院看大病、解难症的能力。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红宝石hbs最新网站hbs123也几经兴衰,医院能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确实实是来之不易。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是医院全体职工艰苦奋斗的成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人生和事业的教科书,回顾历史可以给我们许多教益与启迪,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发扬医院的优良传统,并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继续团结奋进,锐意改革,努力开创医院健康发展的新局面,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